消息股汇总:4月8日盘前提示10只股 4只涨停
本报记者 卢远香 深圳报道
“现在终于涨得没有感觉了。”上海一位有20年从业经验的私募基金老总说,今年的美股市场,股价跌1倍的股票等于没跌,涨幅超过1倍的就是烂股票。对机构而言,回报高于50%都是令人尴尬的事情。
4月8日,上证指数以一触即逝的态度触摸了4000点。这是时隔7年之后,沪指再次逼近4000点。然而,正是这段时间,A股进入了“非常态”。
这种非常态除了此类私募老总的态度,还有很多怪现象。比如当时在每年视为重大利好的复牌重组行为,如今仍演成为投资者最为痛恨甚至是指责上市公司的异象。
人人加杠杆
自年初至4月3日,两融余额首次跌破1.5万亿大关,其自1万亿到1.5万亿,仅用了三个半月时间。与去年年初相比,这个数值上升了50%左右。
“基金净值超过1.2元,我们就用证券的两融放1倍杠杆,这样净值跑得很快一些。”深圳一位私募基金董事长陈军(化名)感慨,2007年那一波牛市,做多A股的直言就是满仓。但现在,是以2倍持仓杀入。
两融只是投资者融资加杠杆投资股票的一个写照。同样是应对高净值客户的基民专户,则是借证券渠道融资放杠杆。
“我们找地方性的商业银行融资,年息8%,资金成本比两融低。”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专户投资经理说,借证券资金池放大杠杆股票配资,持仓比例限制很少配资最怕遇停牌股票,单只个股的比例可达30%。
专业的机构放杠杆加码A股,原本专注于贸易、房地产投资的超级大户们,则利用信托公司的伞形信托投资。
“3月以来做伞形信托的用户,资金量都是以亿为单位,放大3倍杠杆。”深圳一家大型证券公司结构融资部部长说,这批员工早年炒房时就习惯了放杠杆,这次进入股市亦是携带着高杠杆。
在人人放杠杆、感慨“钱不够用”的现今,围绕融资放杠杆不断上演着和A股一样火爆的场面。
某位年初从证券转到私募行业的从业人员老李,早年借助远房亲戚的身份证开了A股账户。年后辞职去私募行业后,他只好把姐姐坐飞机到深圳,因为开立两融账户一定本人到场。
金融圈外的个人投资者融资炒股同样疯狂。
“现在有些朋友向证券借消费贷来赚钱。还有同学是将房产抵押给银行,将腾出来的热钱都押去了股票,然后又向私募投资股票。”一位基金公司的私募经理感慨,这些金融圈外的朋友放高杠杆,就是想借牛市早日实现财务自由。
记者熟悉的一位从事外贸领域的同事吴亮(化名),2014年8月开始投资股票,半年回报率达到50%。2015年初,吴亮的儿子尝试着投入十几万到股市,3个月的收益只是30%。
3月末,吴亮的妻子看到市场中市值下跌的股票很多,手中的资金根本不够用。于是,她提出吴亮暂时转一部分资金去其股票账户,以超过开立两融账户的50万元门槛。
对于专业股民而言,两融、结构化信托、银行配资等只是新鲜的名词,其投资收益为9%-11%不等。但有一批当时尚未进军股票的新投资者,他们不知道这种融资工具。
“我们是在网上跟河边报摊亭的广告牌看到有配资炒股的消息,月息1.2%。”一位出生于75后的潮汕男性说,3月初,A股市场火爆的挣钱效应,他后来要利用配资公司融资5000万来赚钱。
但当他打看到投资的利润和周边人群的投资意愿后,他打消了这个想法。
“两周前,我开了一家配资公司,专门为投资需求的老乡配资炒股。”这位75后潮汕男性说,他们提供配资的费用只是月息1.2%,在其看来,这是一单比股票更容易赚钱的买卖。
牛市最恨停牌
除了投资降低杠杆买股票外,牛市涌现的新特点是当年受到瞩目的停牌重组,如今仍作为机构跟投资者最为讨厌和厌恶的想法。
“现在更怕的就是上市公司停牌,基金组合即将有三只股票停牌。”深圳一位混合型基金经理透露,股票停牌占用基金的仓位,会导致基金净值的跌幅跑输同行。而最令他担心的是,持有人赎回基金撤出他抛售其他股票。
3月11日至4月8日,上证指数上涨708点,涨幅超过21.57%。同期,创业板指从2050点攀升到2488点,涨幅超过21.65%。如此迅速的大涨,导致不少资金产生恐高心理。
“最近五个交易日配资最怕遇停牌股票,保险资金和庄家都在赎回基金。现在每年的任务就是看赎回数字,然后卖股票。”前述深圳混合型基金经理指责,由此引发的结果是停牌股所占的持仓比例越来越高,无效仓位的占比不断提升。
业内一位私募基金董事长李林(化名)最近也多次骂停牌的上市公司。
“创业板指年初至4月8日的升幅超过69%,如果她不停牌,我们的回报率就达到100%了。”李林重仓持有一只创业板股票,201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近70%,2015年一季度预告同比下降100%。但使他失望的是,这家公司自2014年年末开始停牌。
对机构而言,讨厌停牌主要有两个因素:一是避免错过行情;二是怕重组失败带来的复牌暴跌风险。
“最近O2O、‘互联网+’如火如荼,但现在处于上升最后的加速期。随着4月16日中证500股指期权上市,高估值的中小盘股会受压,复牌也往往能有高回报。”深圳一家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说,最怕的是等牛市行情都过了,上市公司才复牌。
此外,基金经理担忧重大资产重组的不确定性因素。
“去年手中股票停牌重组是欢欣鼓舞的传言,但现在有股票停牌,都会说非常倒霉。”华南一位基金经理说,上市公司停牌收购兼并,代表着股价下跌。但今年以来,重组失败的范例增加,市场对重组标的的兴趣度持续增长。
根据公开资料统计,2014年A股上市公司公告的借壳案例数量达到4450起,其中仅有37起并购重组案例失败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前3个月,已经有达到20家公司宣布中止重组。